文章詳目資料

諮商與輔導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看不見的鞭子—罪惡感與自責的意義與心理治療的應用
卷期 334
作者 何端容楊明磊
頁次 030-034
出刊日期 201310

中文摘要

罪惡感(guilty feeling)屬於較高層次的情 緒,不同於快樂、恐懼等原始、本能的情緒, 它包含著更多認知與判斷(李素卿,2002)。 一般而言,罪惡感被認為是由後天習得,一種 有利於社會適應的情緒反應,能使個體能主動 避免從事某些有害他人的行為。 國內外與罪惡感相關的研究,大致可分成 兩個方向:第一種是探索由事件或特殊情境所 引起的罪惡感,例如災難倖存者(林耀盛, 2003)、性侵受害者(陳慧女、廖鳳池, 2006)、自殺遺族(呂欣芹、方俊凱和林綺 雲,2007)、喪親者(Worden, 2008)或分手失 落者(王慶福、王郁茗,2007)在調適過程中 的情緒經驗;第二種則在闡述較恆定的個人傾 向,從發展及社會文化之角度來看罪惡感的形 成與影響, 如兒童的道德與情緒發展 (Lagattuta, 2005; Kochanska, Gross, Lin, & Nichols, 2002; Kochanska & Aksan, 2006)、信 仰與罪惡感之關係(張榮富,2008;程玲, 2012)等。使筆者感興趣的是後者,即非由事 件或情境所引起,與個人特質有關且相對穩定 的罪惡感傾向。 在筆者的經驗中,罪惡感是一種對犯錯或 失敗的反應,會引導出兩種不同的結果:反省 與自我譴責。上述兩者皆可能促成行為的改變 (較少犯錯),但相較之下,前者帶有較多自 我期許意味,改變的動機在於成長,是一種適 應性的反應;後者則具有懲罰意味,改變的目 的在於避免更多責罰,可能使個人產生羞愧、 低自尊及退縮等反應。本文將探討罪惡感的不 同層面,以及罪惡感與自責之間的關係,並嘗 試對有自責傾向之案主的輔導工作提出建議。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