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哲學與文化 A&HCIC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梁漱溟論中國文化復興的易學路向
卷期 41:2=477
並列篇名 Liang Shu-Ming’s Argument about Yi-ology Dire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作者 張二平
頁次 153-166
關鍵字 梁漱溟中國文化周易變化寂感唯識學Liang Shu-MingChinese CultureZhouyiChangeSilence and InductionEnergeticVijbana-vadaA&HCI
出刊日期 201402

中文摘要

梁漱溟深刻地揭示了中國文化的易學特色,預言了中國 文化復興的易學路向。梁漱溟認為,中國形而上學所講的問題是變 化,所用的方法是直覺。中國人生哲學的代表是孔子,孔子敏銳的 直覺就是仁,也就是寂感。中國文化的出路是摒棄黃老易的陰柔, 發揚孔家易的陽剛。就知識背景而言,梁漱溟繼承了王陽明良知學 的易學精神,但視角又受支那内學院唯識學思潮的制約。 關键詞:梁漱溟、中國文化、周易、變化、寂感、剛、唯識學 現代新儒家的易學觀,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這關係到在現代化語境下如何 認識中國文化及其哲學的特質及出路問題等,意義重大。梁漱溟在1921年出版了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提出了著名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現說」,對中國文化未來 趨勢做了獨特解答。他預測,「世界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有似希臘文化 在近世的復興那樣」,「於是古文明之希臘、中國、印度三派竟於三期間次第重現 一遭。」1梁漱溟在1984年出版了他的「最大的一本書、最重要的一本書」《人心 與人生》,對《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的心理、文化論題進行了深化。就實質說, 梁漱溟一以貫之地深刻揭示了中國文化的易學特色,大膽斷言了中國文化復興的易 學路向。就哲學傳統而言,梁漱溟主要地是繼承了王陽明良知學的易學精神,但視 角又受支那内學院唯識學思潮的制約。目前從易學視角研究梁漱溟文化觀特質的成 果還很少,本文願做一點探索。

英文摘要

Liang Shu-Ming revealed profoundly the Chine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i-ology, and predicted the direction of the yi-ology of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He made a point that Change is the theme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method is intuitive. Confucius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y, whose most important thought is benevolence, peace feeling.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needs zhouyi masculine spirit. Liang Shu-Ming inherits the spirit of wang yangming’s conscience study, but accepts the restriction of Vijbana-vada.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