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科學教育月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以蓪草發現史看博物學的探究歷程與知識發展特性
卷期 382
作者 劉湘瑤王國雄
頁次 019-031
出刊日期 201509

中文摘要

在保麗龍和塑膠這類石化工業產品 尚未充斥於我們生活的年代,蓪草芯是當 時大家熟悉的美術材料,也是藥罐子裡防 潮用的填充物,記得當時物理課本裡還有 這麼個實驗, 是觀察用細線綁著的蓪草 球, 受其他帶電荷物體吸引或排斥的現 象,但這個天然好用的材料卻隨著時代的 改變,為人們所遺忘。蓪草這種植物對新 竹人而言並不陌生, 低海拔山區隨處可 見,在民國六十年代之前,蓪草產業曾經 是新竹地區的重要經濟活動,然而,此盛 極一時的產業已隨著石化業的興起而式 微。近年來,一些文史工作者勠力於重建 蓪草傳統工藝,保存相關的技術及文化, 透過耆老訪談、文獻資料回顧和展覽,介 紹此項曾為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出口產業 (洪麗雯,2014)。研究蓪草紙的時代背景 是東西方歷史學者感興趣的題材(如:洪麗 雯,2007;Prosser & Singer, 2010),而本 文作者則視其為一科學史案例,意圖重現 植物學研究者如何從探尋工藝品的原料植物,到為其分類命名,所經歷的對某一植物種類知識建立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此事件發生的情境場景與臺灣這片土地密切相關,可做為探討台灣科學知識發展與社會文化交融的一個事例。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