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化工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電化學免疫感測器之技術發展與應用
卷期 58:4
作者 林家鴻吳靖宙
頁次 033-044
出刊日期 201108

中文摘要

發展低濃度的生物分子或藥物的檢測技 術,有助於人們對生物醫學的深入了解,早 在1959年Yalow和Berson兩位學者開發了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開啟了對微量物質檢測的硏究大門, RI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定的 抗原與未標定的待測抗原,同時競爭有限的 特異性抗體(抗體-抗原免疫反應),測定標 定抗原即可測得待測抗原的濃度。此法突破 了傳統對微量物質檢測的技術障礙,且具有 極低的檢測極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 ) 與專一性,Yalow也因此貢獻獲得了 1977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於放射性物質具危 險性,試劑的存放與廢棄物的產生皆不利於 環境處理,因此漸漸被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 所取代,ELISA的檢測方式類似於RIA, 唯一的差異在於使用酵素標定取代放射性同 位素標定,ELISA具有ng/ml等級的LOD, 且具操作簡便、儀器價廉等優點,目前已被 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或生醫領域的各種檢驗 及醫療用途上。傳統的檢測方法中,雖然 RIA具高度敏感度的優勢,但是放射性物質 具有危險性;ELISA則是需要使用昂貴的 酵素進行呈色反應,此兩種免疫分析技術均 需要使用標定物,才能產生可檢測之訊號, 故其檢測過程較為繁瑣不利現場分析,因此 針對免標定式(label-free)的免疫親合性生 物感測器(biosensor)開始應運而生。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