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中等教育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補救教學的面面觀—以實證的精神探討可行的方式
卷期 67:3
作者 洪儷瑜
頁次 001-004
出刊日期 201609
DOI 10.6249/SE.2016.67.3.01

中文摘要

在全體學生具有個別差異的先決條件下,單一課程綱要和教學進度,有一定比例的 學生出現不適應或跟不上應該被視為常態。所以很多國家在教育政策都會擬定因應措施 去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強調多層次的學習支持(multi-tier 或是multi-level learning support)或多層次補救教學,如圖1(Lerner, 2012),就是在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環 境所需的一定基本能力之落差,由多層次的設計去因應學生不同的困難程度,有的州為 了減少特殊教育的學生,設計更多層次的補救教學,先在原班補救、再到小組補救,再 到更少人小組密集性補救,經過三層補救之後,才轉入特殊教育;有的州只要兩層的補 救之後就轉入特殊教育。這種設計主要是整個教育系統能透過層層支援,把照顧不同程 度需求的工作分工,而不是讓原班教師承擔所有層級的補救教學工作。挪威政府為了讓 每個學生都具有基本閱讀能力,針對閱讀困難也設計類似多層次的概念(如圖2),他們 以負責單位來分級,學校負責補救的,或是鄉鎮政府提供支援協助學校,更嚴重的問題 就轉介到全國有更多資源或更專業的單位(洪儷瑜,2011),這樣設計就像臺灣醫療的 轉診制度。同樣的北歐國家中,重視國民素質的芬蘭,政府在基於「人人機會平等,堅 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下,有系統地關懷社會平等、對於有適應困難的學童(稱為特 殊需求)採取及早補救,且讓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緊密合作,幫助各種因素所致的特殊 需求學童習得基本能力。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