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鵝湖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從僧肇〈不真空論〉看「空」的概念
卷期 502
作者 孫玉林
頁次 010-020
關鍵字 僧肇不真空論緣起性空般若學中觀不真空
出刊日期 201704

中文摘要

僧肇在中國佛教哲學思想史上的最大貢獻是經由姚秦‧鳩摩羅什法師師承自龍樹所代表的印度般若中觀哲學「空」的思想,就著當時的般若學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和總結,從而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國大乘佛教思想特質的哲學體系。本篇專業論文乃以僧肇《肇論.不真空論》為主軸,而深入探討「空」的概念,並論證僧肇「空」的思想在中國佛教哲學思想史上的價值與地位。本文之論證資料乃主要依據〈不真空論〉,並旁涉般若經論以及有關《肇論》之注疏等解釋。筆者意欲透過是次學術研究來嘗試解答以下幾個核心問題:(一)如何承傳:像從佛陀的無我說到龍樹中觀「空」之思想,僧肇是如何了解這整個佛教哲學的思想發展脈絡,而他心目中「空」的概念及意涵究竟是指什麼﹖(二)如何批判:從魏晉玄學與般若學之間的交涉當中,對於佛教的基本觀念的混合及其各種誤解,僧肇是如何釐清和整合呢﹖(三)如何發揚:僧肇在〈不真空論〉中如何發揮般若「空」義,從而給予了學習般若學一個更細緻、更清晰、更具思想脈絡的路線圖﹖(四)如何超越:僧肇提倡的中國化佛教「空」的概念對道家「有無」觀又是如何地作出了它的超越?僧肇《肇論》三部論,即包括其〈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是一部劃時代的鉅著,它一方面充分表達了佛教之中心觀念和義理,並在適當的情況下援引了玄學之名辭,使之與它相通而又超於玄學之上。湯用彤先生認為僧肇為中華「玄宗」大師,而其《肇論》則文字優美,可被譽為「中華哲學文字最有價值之著作」。(註1)肇公志好玄微,每以莊老為心要;又為佛門弟子,利用「不真」來論述其「空」的思想,而最終獲得其「解空第一」的美譽。總括而言,僧肇是理解鳩摩羅什所宗的龍樹系佛教的第一人,從而又被認定為當時精通般若學的第一人。同樣地,肇公為佛教哲學的中國化奠定了思辨的基礎,亦為佛教於中土開拓了發展的路徑。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