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國際藝術教育學刊 TH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女性的職涯與嗜好:從後現代女性主義觀點解構洋娃娃背後的性別刻板印象
卷期 15:1
作者 李丹
頁次 082-099
關鍵字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性別刻板印象後現代女性主義洋娃娃中小學藝術教育THCI
出刊日期 201707

中文摘要

洋娃娃陪伴許多兒童成長,同時塑造了兒童對於事業選擇和身體形象的認 知或想法。此外,娃娃屋可能會具體而微地呈現理想的家庭形象和教育理念, 提倡女孩應成為優秀的家庭主婦(Chen, 2015)。另一方面,許多商業素材透 過洋娃娃和模特兒,向兒童(特別是女孩)傳達超乎現實的苗條才是標準身材 的訊息,導致兒童對體態的認知扭曲,並造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Kasser & Linn, 2016)。 研究指出對事物的刻板印象在兒童早年時即已出現,且此種觀念相對難以 改變。到了 3 歲,兒童已經可以辨認出男性與女性,並傾向將某些物件與特 定的性別相連結,例如兒童更容易將卡車與男生做連結(Banse, Gawronski, Rebetez, Gutt& & Morton, 2010)。Wagner-Ott(2002)提醒我們,洋娃娃 可能會用來建構特定的女性與男性社會角色,因此應注意透過洋娃娃建構而成 的性別刻板印象。Stankiewicz(1999)提及藝術教育在型塑個人性格和心靈 上扮演重要角色。此外,Anderson 與 Conlon(2013)主張在追求和平的過 程中, 視覺語言和對話是戰勝刻板印象、民族中心思維的關鍵,同時亦可減 輕不公正,這些往往是引起人與人之間衝突的首要因素。 後現代女性主義加入對抗父權的女性主義論述,亦挑戰視所有女性,不分 種族與階級,皆面對相同壓迫的霸權性假設(Kim, 2001)。Freedman(1994) 提出兒童的藝術創作與鑑賞受到學校生活共通性的影響,但同時亦會在藝術創 作中帶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亦即,教師在課堂上討論性別刻板印象 時,學生會在討論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並以此創作藝術作品。Freedman(1994)認為以下問題能幫助學生解構視覺文化中的性別刻板印象:1)留意角色的性別(男性和女性)形象和他們的互動;2)分析這些影像中展現出的權力,以及視覺所建構的刻板印象和其他類型的性別定義。總而言之,未來的藝術教育應著重於教導視覺文化,並在分析重要的社會議題時重視性別刻板印象的要素。本文採取後現代女性主義觀點討論洋娃娃的性別刻板印象,旨在提供兒童一個平台,討論他們生活中遇到的性別刻板印象,從而鼓勵兒童思考為什麼這些性別刻板印象存在於社會中,並引導他們使用視覺語言呈現性別刻板印象,喚醒社群關注。首先,筆者將從後現代女性主義觀點回顧性別議題和女性主義教學法的運用。接著將透過洋娃娃,以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視角描述並分析性別刻板印象。最後,筆者認為女性主義教學法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中討論性別刻板印象,從而解構洋娃娃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