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亞東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論大專國文課程與生命教育之相融 -以亞東技術學院1061學期國文課程爲例
卷期 38
作者 潘柏年
頁次 035-054
關鍵字 生命教育大專國文道德倫理
出刊日期 201812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大專國文課程如何與生命教育相融,並以筆者106學年度第1學期於亞東技術學院開設的國 文課程為例。之所以選取該學期之國文課程為例,乃因該課程榮獲亞東技術學院生命教育課程補助計畫,有較 多的資源來推展筆者生命教育的理念,且該課程在是年八月的補助計畫優良課程評鑑中獲得「特優」之佳績, 故有必要為文加以評介。 大專通識國文與生命教育如何相融,其最困難者,在於學校對通識國文常有統一的教材,亞東技術學院亦 然。故必須有限的核心課程中,選擇適切的篇章,配合教學活動與家庭作業,以融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一方面 提升學生對中華古典文化教育的興趣,另一方面陶塑其公民素養與道德品格。筆者乃選取李白〈宣州謝眺樓餞 別校書叔雲〉、辛棄疾〈摸魚兒〉、白居易〈賣炭翁〉、陶淵明〈歸田圜居〉、屈原〈卜居〉等五篇為核心課文, 再加上兩場專題演講及一次校外教學,以此組成教學單元;更以「愛心集點」修身作業,養成學生行善積德的 習慣,且鍛鍊其觀察力和同理心,並逐漸產生變化氣質的效果,使本課程所推展的生命教育内涵,能包括認知 與實踐兩方面。 筆者嘗試於國文課程中融人生命教育的内涵,此一實驗獲得初步成效。筆者以為大學階段的中華傳統文化 教育,尤其是國文課,不應該停留在字詞的解釋或成語的記憶上,而當設法讓學生覺得中華文化有用,願意在 課堂結束後持續接觸中華文化,並啟發道德自覺,結合理論與實用,讓學生真能運用傳統文化智慧面對人生課 題。這樣即使課程已經結束,學生仍會自發性的接觸中華傳統文化。因為道德是獲得幸福最有效的方法,所以 本課程之課文閱讀、專題演講、校外教學、作業設計,都是為了讓學生將傳統文化、道德哲學與修身工夫、倫 理實踐結合在一起,並養成習慣,不僅個人能獲得幸福,亦能改善社會風氣,營造祥和的公民社會。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