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鵝湖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重新解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義理內涵
卷期 565
作者 王邦雄
頁次 019-026
關鍵字 形而上形而下不知道心之知成心之知無用之用有用之用
出刊日期 202207

中文摘要

《易.繫辭傳》的這一句話,千古不得其解。歷代學人思想家都著重在上半句的解讀,而忽略了下半句。關鍵在把「形而上」解讀為「形之上」,那下半句的「形而下」,也只能隨順的解讀為「形之下」,問題就在天地間可沒有「形之下」的存在物,實則,「形」指涉的是形氣物欲的實然存在,「上下」則指謂的是應然的價值取向。「形而上」是主體的「心」,帶動「形」往上升越;「形而下」則是主體的「心」,執著「形」而往下掉落。往上升越的生命走向是「心」當家做主的「道」行;而往下掉落的生命走向,則是「心為物役」的「器」用。故「上下」從「心」說,而不從「形」說。「而」是動態的語氣詞,生命上行是「道」,而生命下走則是「器」的價值分判,根本不容許有混同不分的可能空間。本文的進路,從《易傳》的思想源頭,儒道兩大家的人生智慧與修養工夫,來進行有根有本的合理解讀,孔子說「士志於道」與「君子不器」,老子說「為學日益」與「為道日損」,「志於道」與「為道」說的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君子不器」與「為學」說的是「形而下者謂之器」。兩大家前後呼應,也相互發明。孔子老說「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老子則說「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更是明顯的給出上下二分的價值分判。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