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裝甲兵季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淺談複合裝甲材料
卷期 265
作者 黃譯模
頁次 003-003
關鍵字 裝甲防護力複合裝甲錐孔裝藥反應式裝甲
出刊日期 202209

中文摘要

一、戰車裝甲防護力來自於材料,防護等級也隨著材質的密度,角度與力學,而區分不同等級,早期認為如龜卵形的鑄造圓弧砲塔抗彈性最佳,同時傾斜角度也可以增加抗彈強度,均質鋼剛性再強也到材料極限,也不能一直加厚以強化防護力,過重的砲塔會讓底盤無法負荷。二、鑿穿裝甲板主要來自於動能(KE)與熱能(HEAT)穿甲彈兩種,高速動能穿甲彈(只能由戰車砲發射)現以大口徑火砲發射次口徑穿甲蕊(現今105-125公厘戰車砲),所發射的翼穩脫殼穿甲彈,彈蕊直徑為30-35公厘之間,一般採取鎢鋼合金製造,穿甲力可達450-700公厘,部分擁有衰變鈾合金製造能力國家,甚至可到850公厘侵澈力,反制方法為複合材料最強之乏鈾夾層。三、純陶瓷並不具備抗彈性,以現今工業用精密陶瓷,適用於機械加工與抗彈材料為加入「氧化鋁」的機械用陶瓷,在1961年已裝置在UH-1H直升機駕駛座椅可抵抗7.62公厘槍彈射擊,氧化鋁(礬土)與瓷坯土混合後,可製造出高硬度、強度(可做機械原件)及耐高溫(2,075○C)與耐酸蝕,同時也是現今戰車複合裝甲陶瓷層。四、現今冶金技術與複合材料再進步,也只能用於砲塔及引擎蓋板及車底(加裝)防護,戰車底盤仍是以均質鋼材製作,因為它需承受砲塔重量、銑孔以鎖上避震與傳動機構,迄今各戰車製造國均採相同作法,將防護複材用以製造砲塔,因此複合材料表裏層均質鋼如何取得適當比例,以過去戰車製造經驗,砲塔佔全車重不得超過2/5(總重40%)最為理想,過重砲塔將使戰車配重失衡,有翻車之虞。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