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醫療品質雜誌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論質計酬支付制度與慢性疾病照護品質成效
卷期 8:2
作者 謝慧敏林怡潔邱亨嘉
頁次 028-031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201403

中文摘要

論質計酬支付制度(Pay-for-Performance)實施的主要目標是希望能夠透過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共同照護模式,以提升醫療品質並建立良好的品質導向支付制度。
論質計酬概念可以遠溯自美國明尼蘇達州健康政策學家Walter McClure在1970年提出健康保險公司的角色應該由購買成本轉為購買品質,也就是藉著經濟誘因促使醫院及醫師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的健康照護。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2000年和2001年發表兩篇重要品質報告:「跨越品質鴻溝:二十一世紀嶄新的衛生體系」以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構建更加安全的衛生體制」中提到,雖然國家每年耗費龐大的醫療費用在醫療照護上,但事實上對於病人的照護品質以及病人安全仍存在相當大的鴻溝。有鑑於此,許多國家(如英國、美國等)開始實施論質計酬支付制度,透過給付醫療服務提供者適當的財務誘因,鼓勵醫療提供者給予病人更妥善的照護。
中央健保署在2001年即已開始陸續實施 多項疾病的論質計酬支付制度,包括「糖尿 病」、「氣喘」、「乳癌」、「子宮頸癌」、 「結核病」等疾病試辦計畫,之後陸續推行 「高血壓」、「末期腎臟病前期」(2006)、 「精神分裂症」、「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 炎感染者」(2010),以及「初期慢性病腎臟 病」(2011)等論質計酬試辦計畫。目前中央 健保署每年提撥4億元在品質改善計畫上,也就是希望能夠透過提供病人良好的疾病照護, 換取長期整體醫療費用的節省,達到低成本、 高品質的成效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