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林業研究專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1970與1980年代林試所最值得回味的二件事
卷期 23:3=131
作者 林讚標
頁次 019-021
出刊日期 201606

中文摘要

在1970年代初期研究速生樹種是林業試驗 的主流。臺灣低山區到處都栽植了泡桐,一種 長得非常快速的樹種,人們都說它是現金樹。 它的材質白皙輕盈,受到日本人的歡迎。滿山 遍野的泡桐,據說都是來自1920年代賴雲翔氏 以4株野生的泡桐進行根株無性繁殖所得。 1973年林試所來了一位張惠珠小姐,畢 業於臺大植物系,心思細密,觀察入微,偶 而隨著林試所員工到野外進行觀察。她發現 普遍栽植的泡桐,與六龜分所扇平工作站的 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並不相同,更與臺灣中高海拔自生的白桐(Paulownia kawakamii)不同。泡桐生長在臺灣1,0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山區,當時野外仍然看的到,但是數量非常稀少,而白桐則生長在中高海拔,特別在梨山一帶,從來沒有被當作是一種造林樹種。張小姐就開始比較栽培的泡桐與兩個原 生種之間的區別,不久她就得到驚人的推論,認為在臺灣普遍栽培的泡桐並非P. fortunei,而是一種沒有名稱的植物。雖然在農委會的推動之下,臺灣的栽培面積很大,卻從來沒有人去懷疑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張小姐的懷疑,終於獲得當時系主任胡大維先生的支持,並且為它取名為臺灣泡桐(Paulownia taiwaniana Hu & Chang),在1975年發表於Taiwania (20(2). 1975)。文章中推論臺灣泡桐可能就是白桐跟泡桐中間的雜交種。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