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體育學報 T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日據時代台灣初等學校體育科之變質
卷期 16
作者 蔡禎雄
頁次 051-066
關鍵字 TSSCI
出刊日期 199312

中文摘要

本論文是以1941年至1945年之間的台灣社會為背景,亦即,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至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而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的這段期間,根據文獻,先將當時的台灣社會狀況加以描述,並將當時的日本政府對台所施的教育政策,以及初等教育的概況做一敘述,而後就司、台之間,乃至於日本人和台灣人(含原住民)之間的異同,做一歸納比較來豐潤本論。至於本論文的重點部分,是根據史料,就當時的台灣初等學校體育,依目的、內容、方法及實際實施的情形,做一扼要的引述,並加以分析考察,以求結論。本論文歸結如下數點:一、太平洋戰爭後,日本政府再度的肯定台灣地位之重要性,透過皇民運動的實施,徹底的抹殺了台灣人的民族性。而為了戰爭的需要,台灣的產業以及台灣人的勞力均受到強制性的榨取;戰爭的末期,日本政府也在台灣實施徵兵制度,強行將台灣青年投入戰場。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作為,使得台灣人受到極大的屈辱,可謂走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二、國民學校制度的實施,皇民化教育的強化,以及義務教育制的施行,是本時期中日本政府對台教育政策的重點。「國民學校令」、「國民學校規則」的公布實施,台灣和日本內地的初等教育機關在名稱及法規上已完全統一,而其教育的目的,則是在貫徹皇民化。不過,在台灣的國民學校課程表中,係以日本人,台灣人,原住氏之別,分成第一號,第二號,第三號課程表,雖然統治者美其名說是因日語能力之不同而分,但是事實上依然存有種族歧視的現,象與本質。再從同化的角度土來看,最終,日本政府還是無法完全的藉著教育來同化台灣人。三、本時期中的初等學校體育,其名稱已由原有的「體操科」改稱為「體鍊科J'並以體鍊科體操,體鍊科武道兩大類來區分。體鍊抖的目的,簡而言之,是以身心一體的修錄為前提,藉此達到國防體力及國防精神的鍛鍊為其終極目標。它可謂是日本軍國主義教育,最具典型的例子。四、體鍊科的內容方法上,分成體鍊科體操(含體操、教練、遊戲競技、衛生等四部分)及體鍊科武道(含柔道、創道以及女生的雞刀),依課程表和學年別的不同抹漸進的方式,每週授課四至六小時。從初等教育起,就將武道列入體育正課,可謂是軍國主義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傑作;再從一些史料上的例子來看,是時的學校體育已完全染上軍事色彩,成為軍事訓練的一環,初等學校的體育已然變質了。五、綜合本論文的內容,筆者以為本時期的初等學校體育科可定位為「勞動力和國防力的培養」.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