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半物體:血液透析者對動靜脈瘻管的關照行動及其心理經驗
卷期 5:1
作者 李弘毅林耀盛
頁次 022-022
出刊日期 201106

中文摘要

目的:動靜脈瘻管(A-Vfistula)是醫療人員協助血液透析者進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接軌點,亦是瞭解患者心理經驗的入口。本文探究患者對動靜脈瘻管的關照行動與心理經驗現象。
方法:共訪談20位血液透析者(男性9位,女性11位,洗腎年資平均約12年)。並整合相關田野觀察筆記,以詮釋現象心理學進行資料分析。
結果:分成身體、他者、中介、空間和時間五層次,形繪一種實踐邏輯行動,顯示裸命(bare life)政治下,患者抵抗死亡威脅的生活風格。(一)能量身體:患者展現照護行為,如「我要給它摸一摸,給它惜惜,好好給它熱敷,給它擦個藥膏,給它保養。」這般自我生養存在,隱含朝向創造性能量的身體觀。(二)異物他者:患者在牽涉他者的互動中完成洗腎。他者,包含了他人和異質物,如此身體構成一種半屬於自身,半屬於物質的「半物體」。患者對待他物(異者)卻不化約為己身的承認動作,是一種存活認同的實踐。(三)多重中介:患者需要過渡性狀態,以切割受苦時間連續感,獲得喘息。其以瘻管作為中介,這不僅是易受傷害性的表徵,更是情感經驗,如依賴、不安全感等,和心理動力的生發。(四)形變空間:在長期血液透析下,患者動靜脈瘻管周遭的血管會隆起造成外觀變形。這不僅是以醫療維持生命的代價,亦是自我救濟行動,不同於醫療視框的意涵。(五)利息時間:受苦成本轉化為生命利息。患者透過每次針穿刺瘻管的苦痛與每週三次的透析時間,來交換非透析的時間或與他人關係的持存。
結論:患者的關照實踐與心理經驗,呈現「不一亦不異」的處境,有特異的實踐,亦包含共態的生命。(一)特異的實踐軌跡:如自行修改在長袖部位具有拉鍊式的衣物,以方便進行瘻管穿刺透析,或是設計用來專門保護瘻管的護腕套。(二)共在的生命治理:患者生活現場的種種努力,是回返日常性的生命治理表現,表明在半物處境下延異的適應模態。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