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改變性侵害行為的動機與人口學變項、犯罪變項、治療經驗的關係
卷期 5:1
作者 楊大和饒怡君丁耕原張富美林惠蓉
頁次 070-070
出刊日期 201106

中文摘要

目的:探討改變性侵害行為的動機與人口學、犯罪、治療經驗等變項的相關性,以做為處遇人員的參考。
方法:1.樣本為39名臺北地區轉介到某社區處遇機構接受身心治療的男性性侵害成人加害人。2.接案晤談中蒐集基本資料並施測「改變動機量表—性侵害版」以評估其改變性侵害與性偏差行為的動機狀態,該量表以改變階段理論為根據,包括懵懂期、沉思期、行動期與維持期四個分量表,除了可以得到分量表的分數之外,也可以將分量表分數組合成為整體量表的改變準備度分數。人口學與犯罪變項以及治療經驗係根據接案晤談、過去獄中與社區處遇單位的前科、調查、評估、診療、教誨或處遇等相關記錄、法院判決書整理而成。3.相關變項有三類:(1)人口學變項包括接案當時的年齡、婚姻、教育程度,是否曾被性侵害、當時年齡、性侵類型與次數。(2)犯罪變項包括兩類:過去的犯罪前科與本件指標性侵害案件的相關變項。前科變項包括過去性犯罪與非性犯罪的次數。指標性侵害變項包括被害人的總數、性別、當時年齡;加害人的當時年齡、婚姻狀態、性侵類型、犯行承認度、是否合併暴力;加害與被害人的關係。(3)治療經驗變項包括是否曾接受性侵害相關治療、團體治療月數、個別治療月數。4.資料分析以Pearson相關分析與eta卡方分析探討動機變項與其他三類變項之間的關聯。
結果:所有相關係數中,只有過去性侵害的總次數和維持期(r=.40,p<.05)、整體改變準備度(r=.375,p<.05)有顯著正相關,指標性侵害事件中使用暴力和維持期(r=.-429,p<.01)、整體改變準備度(r=-.422,p<.01)有顯著負相關之外,其他相關係數都未達顯著。
結論:1.過去性侵害的總次數多或者犯行中不具有暴力色彩者,在改變動機上比較高,因此在對性侵害人進行處遇時,應該留意過去性侵害次數少或者犯行中具有暴力色彩者的改變動機狀態,尤其是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之後的效果維持期。2.樣本中有84.6%的人過去曾經接受過身心治療,處遇的時間從3到31個月不等(平均8.51月,標準差8.1月),另有10.3%的人曾經接受過個別處遇,但是過去治療經驗的有無或者多寡,與改變性侵害行為的動機高低無關,值得處遇人員警覺。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