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心因性吞嚥困難個案報告:認知行為治療結合生理回饋技術之運用
卷期 5:1
作者 高至潔胡至家
頁次 048-048
出刊日期 201106

中文摘要

目的:心理疾患常伴隨身體症狀出現,其中,吞嚥困難不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因營養攝取不足而危及生命安全。過去文獻中,鮮少提及相關的臨床案例,更遑論後續的處遇模式及議題討論。本文希冀藉由心因性吞嚥困難個案之治療歷程及成效評估,呈現結合認知行為治療與生理回饋技術對身心症患者的有效處遇模式。
方法:個案為34歲已婚女性,長期處於多重壓力源。民國96年底開始出現吞嚥困難,接受多項生理檢查未果;民國99年再因情緒及吞嚥問題,經精神科醫師轉介。治療前評估個案的體重過輕(BMI=17.2),處重度焦慮(BAI=44)及中度憂鬱(BDI=28)的情緒症狀;簡式症狀量表(BSRS)上亦存身體化、強迫性、畏懼等傾向。第一階段治療:為期4週,包含5次會談合併肌肉放鬆訓練;第二階段治療:為期15週,包含15次認知行為治療及11次腹式呼吸訓練,分別在兩階段後行療效評估。個案在焦慮(BAI=24)及憂鬱(BDI=15)症狀表現獲明顯改善;身體化、強迫性、畏懼等傾向亦呈趨緩;第14週起,進食情況開始改善,治療期間體重上升約5公斤,已回復正常體重的範圍(BMI=19.2)。
結論:個案的吞嚥困難與長期使用不當的壓力因應,且多次將進食行為與負向情緒經驗的錯誤連結有關。本次療程利用生理回饋技術將身體感受視覺化,並以認知行為觀點處理其非理性想法;藉由每日填寫簡易身體症狀檢核表與生活事件的方式,增進其自我覺察能力。個案除情緒及吞嚥問題獲改善外,亦減少其他身體症狀,並提高負向思考的覺察力,且能及時轉換思考模式,發展較具適應性的情緒及症狀因應方式。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