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童年遭受性侵個案之認知行為治療:個案報告
卷期 5:1
作者 劉銘雄
頁次 063-063
出刊日期 201106

中文摘要

目的:早期嚴重創傷經驗可能改變個案的基模,進而持續影響成年後的生活適應。童年遭受性侵害經驗讓許多個案難以言述,即使在心理治療當中也不見得會表露。認知行為治療強調「改變」的策略,面對抱持極端「負向基模」而抗拒改變的個案,認知行為取向的治療師要如何介入即是本文的探討的焦點。
方法:個案為30餘歲女性憂鬱症患者。主訴為長期情緒低落,期待透過心理治療增進與家人相處的能力,找到穩定的工作。治療者起初以較為結構的認知行為治療進行,但個案在談話時經常以「我不知道」,「我不會講」,伴隨傻笑回應治療師。會談中亦經常談及命理、算命、風水等主題,佔據心理治療的時間。介入方式:經過一年心理治療後,治療師採取限定會談次數及主題的方式(從「心靈」轉為「心理」的話題),阻止個案無止盡的漫談。個案因治療即將結束,才談及童年遭到性侵的經驗,治療師得以採用暴露治療來處理其創傷經驗,討論「媽媽應該要照顧好自己的小孩」、「她要負全部的責任」等想法。另外,針對恢復工作部分,使用逐步暴露的方式,讓個案從每天約兩個小時家事開始,進而每天做大約六個小時的學徒。近期個案開始試著找尋一般工作。
結論:限定次數的心理治療有利於讓個案聚焦於關鍵議題。另外,個案經常提及不讓醫師、家人、治療師「突破心防」,透過直接討論治療關係亦是改變的重要轉折點。個案在創傷經驗的暴露治療中,談論創傷經驗卻無法沒有伴隨強烈情緒反應,很可能是個案迴避經驗負向情緒。重新就業部分,治療的步調相當緩慢,治療師需不斷引發改變動機,推動個案做出行為改變,積極肯定個案的細微進步。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