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神經心理治療模式之初探
卷期 6:1
作者 李昇恆郭乃文
頁次 040-040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目的:近年,神經心理學於治療應用上漸趨普遍與廣泛。因神經造影技術發展,心理治療與大腦功能間關係變得明確,而大腦功能或結構之改變亦驗證其療效。以大腦功能為基之心理治療,又稱神經心理治療,為目前臨床心理學界新興之治療策略。目前針對其治療模式的架構,仍缺乏深入、探索性的研究。故本研究從質性分析的觀點出發,探索神經心理治療模式之內涵。
方法:本研究採取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以文本分析之形態,取材自一個焦點團體的一百四十三份書面心得報告與相關閱讀分享報告。焦點團體乃由十一位具有執照或儲備臨床心理師針對其內涵,進行十八週之主題閱讀和討論。分析程序以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以及選擇性編碼三個步驟,對原始文本資料進行命名與歸類。
結果:研究結果呈現三大主軸,包括:病理軸、治療目標軸,以及治療策略軸。病理軸之建構基礎乃透過腦部受損患者與正常人腦影像佐證之實徵方向,標定大腦與心智功能間關係,並歸類基本心智功能。其包含注意力與知覺、記憶力、思考歷程與內容、邏輯推理、情緒與動機、執行功能,以及行為表現作基本病理類別。而治療目標軸針對治療雙方都有所發現,治療師之部份包括:治療效益提升、深入了解個案心智功能本質、治療關係提升、監控自我心智功能。而被治療者則針對基本心智功能修正不足,亦強調治療效果內化與自我價值之提升。在治療策略軸上發現,治療師會因應個案衡鑑結果之能力表現,彈性應用各治療派典之策略,而在治療過程中則強調被治療者之自主性。
結論:神經心理治療模式與傳統治療相比,病理角度更著重整體心智功能部件之運作,以個體心智功能不足之處作主要介入目標,運用多元治療策略,並強調被治療者之自主性。未來研究方向可就治療流程與階段性目標作進一步探討。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