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想像的生發:血液透析者身體情遇的心理關照實踐
卷期 6:1
作者 李弘毅林耀盛
頁次 063-063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目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是患者藉由動靜脈瘻管(A-V fistula)與血液透析機接合的透析醫療實踐的維持性治療。本文揭露血液透析者身體情遇的心理關照實踐。
方法:以一位洗腎年資10年,男性血液透析者(簡稱S)的訪談文本為主,並整合相關田野觀察筆記,以詮釋現象心理學進行資料分析。
結果:「身體情遇」空間是德國現象學家許密茲(Schmitz)所提出的概念,亦即各種半屬於自身,半屬於異己的半物體與情緒所在的身體空間。(一)身體區位化和情緒差異化的場域:身體由主觀性的半物體,生產出動態且相異的區位部署,如從瘻管流動的聲響和脆弱的關連,可視見的身體表面擴大佔據和變異,觸摸中的瘻管震動差異敏感,上針時面對痛楚的身體性稠密且專注狀態,形成一種微型的「場域」區辨,不只是Kleinman所謂的小型民族誌田野而已。(二)主體性操縱與想像生發的距離:S透過身體在特定時間和場所的實踐操作,生命成為各種可見的計算和分割,例如由挨了幾針所構築的生活節奏和時間感。同時經由想像協調生活實質和象徵消耗之間的身心耗損,轉化存活經驗和生命治理的主軸。如S所言「我們的生命是用換的,去醫院領兩天的生命,兩天用完,就再去領。」(三)互為連通的照顧行動與實踐新修辭:S手部動靜脈瘻管的不規則隆起和針孔痕,標示著能量身體的破壞耗損和增長積累的對立並存。S處在一個警覺的狀態裡,在各式創造性照護滿足行動中彰顯它的需求、脆弱、耗損和被護佑的狀態,表達出它好,我也好的階層關係和連動經驗。
結論:從身體情遇的流變中,S使用許多想像修辭來表述價值與意義的轉換,甚至以「無用之用」想像保留存活權,使社會生活恢復生動性。想像生發不再是落入概念網絡中,而是觸發不同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倖存的生活。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