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冠心病門診團體心理療效評估
卷期 6:1
作者 陳昭芬翁嘉英
頁次 051-051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目的: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為一生物-心理-社會互相影響之疾病;心理危險因子包括敵意、 焦慮、憂鬱;其中以敵意與CAD之相關為較高,且能預測CAD的發生。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團體是在臨床上和社區機構中最受歡迎的團體。CBT團體就是應用REBT (rational-emotive-behavioral therapy, REBT)和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CT)的原則和技術,是一種短期治療取向,相較於其他的治療取向,擁有最多 的實徵研究 (Weishaar, 1993)。本研究目的在探討CAD患者在經歷一短期心理介入方案之後,其心理反應之改變情形。
方法:研究對象為某醫學中心心臟科門診之25名CAD患者(男17名;女8名)。接受八週認知行為治療團體,並填署相關心理量表。
結果:在壓力知覺量表、敵意量表、焦慮量表、憂鬱量表、D型人格量表等量表之前後測分數以成對樣本t檢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壓力知覺(t =2.39, p =.025)、敵意量表(t =5.51, p =.000)、憂鬱(t =2.995, p =.006)、焦慮 (t =3.72, p =.001)、D 型人格 (t =3.27, p=.003)等量表上均達到顯著;也就是說,在這些量表的分數表現上,團體成員在參加團體前後有顯著的差異(顯著的分數降低)。
結論:1.本研究以結構性認知行為治療團體為主體、2.分段練習模式來強化認知及行為改變效果、3.生理回饋輔助放鬆練習來強化練習行為、4.以自主神經功能檢測(客觀證據)來增加改變動機。綜合上述,以CBT團體為主之心理介入方案對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之心理反應有正向之療效,建議可推廣及應用於一般臨床治療上。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