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大學生生命意義、社會支持與活下來的理由以及憂鬱情緒與自殺意念之關係
卷期 6:1
作者 鄭雅之高之梅
頁次 068-068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目的: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1)統計,2010年青年自殺為死亡原因第二位。吳碧秀等人(2002)由諮商實務工作經驗分析中發現,有自殺或自殺未遂個案,多牽涉到生命意義感的缺乏、人際關係連結的斷裂,或是生存條件的剝奪。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的自殺意念與憂鬱、以及生命意義、社會支持與活下來的理由之間的關係。
方法:本研究以中北部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在解釋研究目的和進行方式,並簽署知情同意書之後,受試者填寫「活下來的理由量表」、「董氏憂鬱量表」、「自殺意念量表」、「生命意義量表」以及「社會支持量表」。有效問卷為151份,其中男生占43.7%,女生佔56.3%。
結果: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憂鬱程度之大學生在生命意義分數(t = 1.923p < .05)、自殺意念分數(t = -6.132p < .001)、活下來的理由分數(t = 2.178p < .05)和社會支持分數(t = 2.663p < .01)上均有顯著差異。此外,憂鬱程度與社會支持(r = -.224p < .01)、活下來的理由分數(r = -.205p < .05)與生命意義分數(r = -.178p < .05)亦呈現顯著負相關,與自殺意念分數(r = .706p < .01)存在顯著正相關。
結論:「活下來的理由」量表可做為評估自殺行為與憂鬱的參考工具,根據研究發現自殺意念越高之大學生其活下來的理由分數越低。再者,高憂鬱組的大學生在社會支持分數、生命意義分數及活下來的理由分數上,顯著低於低憂鬱組的大學生;而憂鬱程度低的大學生,其自殺意念也越低,活下來的理由分數與社會支持程度較高、對於生命意義感與追尋也較滿意。根據結果可知,活下來的理由與生命意義的正向概念,以及社會支持的正向力量,可作為對自殺行為與憂鬱程度的緩衝。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