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個案報告:臨床心理服務於校園中精神分裂症學生之應用
卷期 6:1
作者 蔡均棠
頁次 084-084
關鍵字 臨床心理校園精神分裂症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目的:臨床心理師多於醫療機構中,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個案提供臨床心理服務;本文即藉由一位精神分裂症學生為案例,以探討臨床心理服務於校園中之應用性。
方法:個案為15歲、高職一年級的女生,特教類別為情緒行為障礙,殘冊類別為輕度慢性精神疾病;個案與家人關係佳,但與同儕關係差,其國小時常被同學欺負,國二開始出現幻聽,目前於中部某綜合醫院精神科門診就醫。自民國100年10月至12月,共進行四次會談,臨床心理服務包括:(1)建立良好會談關係並蒐集相關資料;(2)評估精神症狀與病識感;(3)提供精神疾病與藥物衛教;(4)教導認知行為治療;(5)使用藝術媒材。會談初期:個案活動力低下、思考鬆散、現實感與病識感差、缺乏症狀因應能力,其指稱幻聽為「撒旦」,認為只要不斷禱告即可痊癒;會談中期:個案思考仍稍鬆散,但相關症狀有些改善,且其具有部分病識感,對於幻聽稍能因應;會談後期:個案的幻聽雖仍存,但頻率與程度皆有所改善,且在認知行為治療介入之後,其能辨識並因應自己幻聽、關係妄想等症狀。
結論:由於僅進行四次會談,個案目前的症狀穩定性、病識感、服藥遵從性仍需持續增強,然而可發現其在病識感、症狀因應方面的改善。當校園中出現精神分裂症學生時,臨床心理師除了針對個案提供個別臨床心理服務之外,亦可提供學校師長們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以避免在無效的校園/班級輔導中,個案受到同儕排斥或污名化的影響;此外,本案例中的資源班老師於會談期間主動地與個案訂定行為契約、在校內召開個案討論會,並積極地與班級導師、家長、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溝通,此良好的合作關係更有助於臨床心理服務提供之效能。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