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內觀認知治療團體對憂鬱症病人的症狀療效—一年追蹤研究
卷期 6:1
作者 鄭朮均
頁次 080-080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目的:憂鬱症個案透過反覆思索(rumination)嘗試分析和解決問題/負面情緒,效果適得其反。內觀(mindfulness)即透過當下有意識地專注,以一種不帶評價的方式,如實地覺察各種思考、情緒和身體感覺,脫離自我批判的漩渦,重獲自由。本研究根據Kabat-Zinn,Teasdale,Segal及Williams所發展出的內觀認知治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進行為期八週的團體治療,並進行一年後的追蹤評估,了解MBCT對於門診憂鬱病人症狀的短期和長期療效。
方法:參與者為六位於精神科門診診斷一次發作以上的憂鬱症患者,進行每週兩小時、為期八週的內觀認知團體心理治療。本研究蒐集參與者於團體進行第一週、最後一週、及團體結束一年後所填答之SCL-90-R症狀量表分數資料,使用Wilcoxon檢定分析包含憂鬱等各症狀平均分數;亦分別分析三位持續回診者及另外三位未回診者之症狀分數。
結果:MBCT團體能有效降低病人的身體化症狀(p = .028),一年後身體化症狀改善的效果減弱(p = .5)。憂鬱相關症狀雖有改善,但未達顯著標準(p = .249),然從平均分數顯示一年後效果能夠維持;未回診組在憂鬱、焦慮及強迫等症狀改善尤其顯著高於其他三位持續回診的參與者,團體治療或可降低病人的回診率。
結論:本研究結果證實MBCT團體對於身體化症狀的療效,且可間接降低憂鬱症病人的回診率,然僅能稍緩解病人的憂鬱症狀,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團體成員於前測SCL-90-R的憂鬱症狀分數並不高(平均分數為1.97),症狀緩解空間較小。此研究未來可增加控制組,亦可合併其他生理指標以佐證治療效果。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